乔丹·贝尔福特是一个被上天眷顾的人。
在故事的前半段,这表现在他极其优异的推销能力。他年轻,才华横溢,厄运似乎对他无效,公司倒台,工作在不入流的“诈骗犯”当中(在这里,请允许我使用诈骗犯这个词,因为他们的行为确实与诈骗无异),他靠欺骗,行走在灰色地带,把自己从一个失业者变成了华尔街新星。
故事情绪的最高点(对我来说是最低点),在于他们首次IPO时,主角的讲话,他声嘶力竭,荷尔蒙和肾上腺素充斥着身体,他的眼睛里,只有金钱才是彩色的,请允许我引用他的话:
(资料图)
我可能成为一个有钱人,也可能成为一个穷人,但我每次都选择富有!
因为作为一个富人,当我要面对什么问题的时候,至少可以坐在加长豪车的后座上出场,穿着两千美元一身的西服,戴着四万美元一块的表!
如果你们有谁觉得我过于肤浅,或者物质至上,那就去该死的快餐店找份工作吧!因为那里才是你该去的地方。
引用完毕,后面还有一段,但懒得打字了,哈哈。
这里是全片情绪的最高点,主演声嘶力竭的演讲,他面目狰狞,眼神恶狠狠地看着前方,像是要撕裂谁的喉咙;台下满是赞同的吼叫,有那么一瞬间,你会觉得,他们是一群完全被钱俘获了的野兽。
当然,他们把这样的指责看做是败者的哀嚎,并且不无自豪地称自己为“狼崽”。
眼见他高楼起,眼见他楼塌了。
在经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铺垫之后,我们所熟悉的正义和法律开始渗透进来了,它缓慢,但势不可挡。
故事有两条线,明线是主角的发家史,暗线是FBI探员和法律的步步紧逼,后半段,暗线占据了主导地位,主角完全被牵着鼻子走。
FBI探员可以说满足了我们对执法者的所有的想象,他精明,清醒,有自己的价值判断,坚持正义。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国内的电影对执法者形象的刻画是相似的。
然后就是一个正义击败邪恶的故事了,稍显新奇的是,这一次我们站在了邪恶一方的视角。
这就是大概的故事了。
等等,为什么说主角被上天眷顾呢?
不管我们认为主角是邪恶也好,是无辜也罢,至少我们能达成一点共识,那就是他真的是一个有能力的人。无论是发家,还是最终进了监狱,他始终是一个精英。在影片的最后,从监狱出来,他办了一个演讲会(还是类似形式的东西?),目的是教普通人学会推销自己,当然,是处于良好的意愿。
结尾,画面聚焦到了下面坐着的,来听演讲的人。他们茫然,呆呆地看着主角,什么年龄都有,什么职业都有,他们只是普通的群众,也许有一技之长,但不擅长推销自己,所以只能是普通人。
看到这一幕,一个念头冲上了脑海:
为什么呢?为什么像这样十恶不赦的人,他还可以改邪归正,在另一条路上,轻轻松松地走到其他人前面。
真不公平不是吗,善也好恶也好,这些东西只青睐天才和有能力的人;身为一个普通人,我们所坚持的东西,似乎毫无价值,别人想践踏就能践踏,没有一点守护自己的能力。
这是整片给我留下的最大印象。
它让人感觉,正义,爱情,友情,毫无价值。一切珍贵的东西都可以被贩卖,你说感受到的崇高,神圣,美好的东西,不过是别人手里的玩具,而你甚至不知道如何争辩。
真不公平。
不过我对此持平和态度。
世界当然是物质至上的,这我们都很清楚;有的人把这当做了真理,当然,可以理解;只是如果有人,拿着这些东西,走到我面前,嘲讽我说,我所坚持的毫无意义。
谁他妈在乎你怎么想了?
用一句中二的话结束这篇凌乱的评论:
如果美好的东西不被世界接纳,那只能说明世界错了。而百年之后,谁对谁错,我想,不必争论。